首页 > 公司新闻

赤水之行-丙安古镇

作者:朱晨星   时间:2010-07-01    阅读次数:
    6月17日,中通诚资产评估有限公司一行39人在刘公勤董事长的带领下,来到了革命老区贵州省赤水市,为成立于2003年的中通诚赤水教育奖励基金会捐款,为老区的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同时也成就了此次赤水游,使我们与赤水结缘。
    赤水以多瀑布美景而闻名,其中,宽度3米以上的瀑布达4000多条,因而得美名“千瀑之乡”。行走赤水,就是无止境地与水亲近,享受亲水那种奇妙无穷的乐趣。然而这里不仅仅只有瀑布。不必说飘逸潇洒、清俊高雅,令人行其间将疲倦的心扉都能染上一抹青绿的竹海小径,也不必说雄美壮丽、叹为观止,令人居其下一颗繁杂的心都会被绝世峡谷所消释的丹霞奇观,单单是那曾与恐龙同时代生存的“活化石”桫椤树就能让人感受到大自然造化的神奇,令人流连忘返。
    除了大自然恩宠的自然风光外,赤水最著名的还是那四出奇兵的典故,这也造就了赤水得天独厚的红色旅游资源。在三天的短暂行程中,我们分别游览了赤水最具特色的几个景区:四洞沟瀑布、燕子岩森林公园、十丈洞赤水大瀑布、佛光岩等。然而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还是游历曾经默默无闻,却因“四渡赤水”而一战成名的丙安古镇。
    丙安是个典型的川南黔北交界的古老场镇,三面濒临滔滔东去的赤水河。我们一路沿着平静流淌的赤水河而上。由于当地特有的丹霞地貌,使得赤水河真的成了名副其实的“赤水”。但颜色没有掩盖住水的透明,水中的石头,都能看的清楚。偶尔河面上会激起一朵小小的红色浪花,但马上就在不经意中消逝。就在这份平静与自在中,我们车行浑然不觉就已到了丙安镇的镇口。远远望去,古镇依崖而建,四周的丹霞地貌映衬着古镇,仿佛古镇是从一片红色石头中钻出来的。
    进入丙安古镇前要通过一座横跨赤水河的铁索吊桥。这座铁索吊桥很特别,钢丝拉索、木板桥面,是全镇通过赤水河岸的唯一一座桥。桥北岸立有一石碑。上写:丙安红军渡口。据介绍,当年红军长征第一方面军红二师在这里北渡赤水河,从此拉开了四渡赤水战役的序幕。在镇上至今还有红一军团团部驻址和红一军团红二师师部驻址。
    进入古镇,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段长长的台阶。又有谁知道这一段段沧桑的石阶上,留下过多少革命人士的脚印。走完这段石阶,前面是一条深幽的巷子,就是丙安古镇的主要大街了。巷子很狭窄,使得两边房子的屋檐几乎就把天空遮住了。继续往前深入,拐一个小弯就到了巷子的另一端尽头。这是一个如此袖珍的小镇。但就是这座袖珍小镇,却到处是值得细细品味的地方:这里的房子主要是以竹子建造而成,尽管已经严重变形和褪色的梁、柱向我们展示着岁月给这座小镇留下的痕迹,但建筑主题结构的巧妙搭接、窗格、花饰细腻的组合,处处透着小镇建造之初的那份细致。巷子两边的住家都敞开着门,门口点着的炉子上都在煮着各种当地的特色食品:笋子、腊肉,还有那百里飘香,令人垂涎欲滴的辣子。小镇的居民们无论是看书的老者、做饭的妇人还是三三两两的坐在自家门前的石阶上的孩童都注视着我们,感觉好像是住在世外桃源、与世隔绝的村民在打量一群来自文明世界的闯入者。每个人的脸上都显露出浓浓的纯朴和安详。对于处在繁华都市的我们来说,走在这样的小巷中,看着这样一张张的面孔,再烦躁的心情都可以变得平静如水,让心灵得到净化、提纯。经历过曾经的繁华,今天世间的花开花落似乎已经距离镇上的人很远,也正是那些原汁原味的历史风貌和那种从未曾有过的的生活风情吸引了我们去追寻、体验和感受。
    小镇上最热闹的地方当属一个红军四渡赤水的纪念博物馆,这里陈列了许多当年红军在当地留下的用品以及一些珍贵的照片、史料。这也是唯一能让我们找到红军当年渡江痕迹的地方。据介绍,红军长征来到丙安镇时正处在在前后受敌的情势下;后退决不可能,而向北方重庆方向去,将与迎侯多时的国民党大部队正面交锋;向南方云南方向去,地方势力又正虎视眈眈。最天才的计策,当然是分头行动,声东击西,搅乱敌人的布局。于是便有了四次强渡赤水而行走川黔滇的急行军。一支军队,一个政党,一片土地的命运,就在这里交汇成一河滚滚江水,无法阻挡地向远方奔腾而去。
    汽笛鸣响,丙安古镇的红色之旅结束了。我们穿越过熟悉的小巷和铁索吊桥来到古镇对岸,颇有几分留恋。车行不久,回头再看,丙安古镇已经又模糊在远处的云雾中了,它的剪影倚靠在丹霞群峰之颠,旁边依然是那条平静地流淌着的赤水河。69年前一代伟人毛泽东在这里留下的长征中具有决定意义的神来之笔,无数烈士先驱在这里为了革命的成功而献身,使得丙安古镇、使得赤水市成为了中国的革命圣地,也使这条当年桀骜不驯地横跨在红军、横跨在中国革命的步伐前的赤水河扬名天下。

远看古城

雨中古城